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最小二乘法不是高斯一个人的,勒让德才是第一个把它写成公式的家伙,可课本里连名字都不提。

”——刷到这条弹幕的时候,正在地铁上啃线性代数的阿远差点把手机摔了。

勒让德:被高斯光环盖住的“数据拟合之父”

课本里那句“高斯最小二乘法”其实漏了半句。1805年,勒让德在《彗星轨道计算》里第一次把最小二乘写成白纸黑字的公式,比高斯公开发表早四年。

更离谱的是,物理系天天用的球谐函数展开,核心就是勒让德多项式;没有它,量子力学里的氢原子波函数根本画不出漂亮的哑铃形。

今天做机器学习调包 sklearn 的时候,底层那行 `lstsq` 调用的 LAPACK子程序,名字里藏着 Legendre 的缩写 LEG,算是给老前辈偷偷鞠了一躬。

韦达:把算术题写成“ABC”的第一人

以前解方程得写“某数平方加三等于十”,韦达直接甩一句“x²+3=10”。

听起来像小学生偷懒,可正是这步偷懒,把代数从算盘珠子拽进了符号宇宙。

没有这套字母系统,后来笛卡尔画不出坐标系,牛顿也推不动微积分。

今天程序员写 `a + b = c`,键盘敲下的其实就是 1591年韦达那支鹅毛笔的幽灵。

博尔查诺:在“连续”里挖了个“不可导”的坑

课本讲连续函数,配图都是顺滑曲线,博尔查诺偏要造一条锯齿多到看不清的怪物,处处连续却处处扎手。

这怪物后来成了魏尔施特拉斯函数的原型,告诉所有学高数的人:别以为连续就一定温柔。

顺带一提,他最早给极限下的 ε-δ式描述,比教科书里写的“越来越接近”要硬核得多,堪称“数学严谨化”的第一铲土。

库默尔:费马大定理的“救火队长”

费马大定理在 19 世纪卡壳,就因为某些整数环里“质因数分解”不唯一。

库默尔一拍脑门:那就发明“理想数”,强行把唯一分解救回来。

这套操作后来被戴德金升级成“理想”概念,代数数论的大厦就此奠基。

今天区块链里用的椭圆曲线签名,底层有限域的构造思路,依旧晃动着库默尔的影子。

西尔维斯特:把“矩阵”这个词塞进数学词典

凯莱名气大,可“matrix”这词是西尔维斯特 1850 年写信时随手造的。

他还顺手搞出惯性定律:正负惯性指数一锤定音,二次型再也没法装成别的形状。

搞图像压缩的SVD、做推荐系统的协同过滤,全得先朝西尔维斯特的墓碑说声谢谢。
德拉瓦莱-普桑:素数定理的“双黄蛋”
1896 年,他和哈达玛像约好一样,前后脚用黎曼 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给素数定理盖了章。
一句话解释:从 1 到 N 的素数个数≈N/lnN,误差被他俩压到几乎可以忽略。
今天加密算法挑大素数,RSA的底气就来自这条“素数越来越稀疏但不会缺席”的定律。
彩蛋:他们的共同“倒霉体质”
勒让德被高斯抢名,博尔查诺的文章被出版社拖稿,库默尔的理想数被戴德金“二次创作”,西尔维斯特因为犹太身份在英国混不到教授席位,德拉瓦莱-普桑的讲义被学生吐槽“像催眠曲”。
可正是这些“小透明”,把数学的接力棒偷偷传了下去。
下次再刷到“数学只是天才的游戏”,不妨想想这六位——他们没光环,却在你手机信号、银行密码、甚至氢原子形状里,留下了抹不掉的手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9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