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NAT概述
网络地址转换,用于实现私有网络和公有网络之间的互访
二、NAT的术语与转换表
1.内网经过路由网关到达外网后,源IP地址由私有地址转为公有地址
2.交给服务器处理完之后,源IP地址与目的IP调换
3.原路返回经过路由网关后,又将目的IP地址由公有地址转为私有IP(初始源IP)
三、NAT的工作原理
四、NAT的功能
不仅能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入侵,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 宽带分享:这是NAT主机的最大功能
- 安全防护:NAT之内的PC联机到Internet上面时,他所显示的IP是NAT主机的公网IP,所以Client端的PC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了,外界在进行 portscan(端口扫描)的时候,就侦测不到源Client端的PC
五、NAT的优缺点
六、NAT工作过程
七、NAT使用场景与配置
1)内网客户端主动访问外网服务器
-
静态NAT
私网IP和公网IP是一对一的关系,并且需要预先做好一对一的映射绑定
静态NAT实现私网地址和公网地址的一对一转换。有多少个私网地址就需要配置多少个公网地址。静态NAT不能节约公网地址,但可以起到隐藏内部网络的作用。
如
1.配置服务器、PC参数
2.配置路由器端口IP
3.尝试ping对应主机,并对路由端口进行抓包
真实情况下数据包返回源IP为私有地址会丢失
更改配置
1.设置静态NAT(全局模式)
2.持续ping对应主机并抓包路由对应端口
3.设置静态NAT(在接口上声明)
4.同样ping对应主机并进行抓包(如2)
-
动态NAT
多个私网IP地址对应多个公网IP地址,基于地址池一对一映射
私网IP和公网IP是一对一的关系,需要先自定义一个公网IP地址池,私网IP在地址转换时会轮询地址池中的每个公网IP
-
ACL访问控制列表
-
作用
过滤经过接口的数据包,根据规则要么允许/放通 数据包,要么拒绝/丢弃 数据包
-
工作原则
-
华为ACL的类型:
1.设置ACL规则并应用到对应端口
2.持续ping对应主机
如图为允许规则主机
如图为受deny规则限制主机
3.设置动态NAT
4.持续ping对应主机并抓包端口
-
PAT端口多路复用
PAT又称为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它实现一个公网地址和多个私网地址之间的映射,因此可以节约公网地址。
PAT的基本原理是将不同私网地址的报文的源IP地址转换为同一公网地址,但他们被转换为该地址的不同端口号,因而仍然能够共享同一地址
-
PAT作用
- 改变数据包的ip地址和端口号
- 能够大量节约公网IP地址
-
NATP(动态PAT)
多个私网IP地址对应固定外网IP地址,配置方法与动态NAT类似
私网IP和公网IP是多对一的关系,公网IP地址池只自定义一个公网IP,所有私网IP在地址转换时只会转换为一个自定义的公网IP
1.设置NATP
2.持续ping对应主机并抓包端口
-
easyip
多个私网IP地址对应路由器外网接口的公网IP地址
私网IP和公网IP是多对一的关系,直接使用NAT设备的外网接口的公网IP,所有私网IP在地址转换时只会转换为NAT设备的外网接口的公网IP
1.设置easyip
2.持续ping对应主机并抓包端口
2)外网客户端访问位于内网的服务器
Nat Server(静态PAT)
端口映射,将私网地址端口映射到公网地址,实现内网服务器供外网用户访问
例
1.配置服务器、PC参数(如静态NAT:如中步骤一)
2.客户端获取数据并抓包端口
真实互联网中因目的地址为私有IP而被丢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187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