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随机试验
若试验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可以称为随机试验,简称试验,记为 E E E
- 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 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 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有几个随机试验的例子:
- 抛一枚硬币,观察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情况
- 记录某城市120急救电话台一昼夜接到的呼唤次数
- 在一批灯泡中任意抽取一只,测试它的寿命
- 记录某地一昼夜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通过随机试验我们可以收集数据,进而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
样本空间
把E收集到的数据放在一起构成集合,引出样本空间的概念
- 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 S S S或 Ω Ω Ω
- 样本点:随机试验的每个结果,称为样本点,记为 e e e
样本空间是由全部样本点组成的集合,即 S = { e } S=\{e\} S={
e}
对样本空间的描述有两种方法:
- 枚举法(结果有限个)
- 描述法(结果无限个)
随机事件
样本空间相当于一个全集,但人们常常关心满足某些条件的样本点,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
-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 S S S的子集称为E的随机事件,用 A A A, B B B等表示,简称事件
- 事件发生:在每次试验中,当且仅当随机事件中的一个样本点出现,称此事件发生
- 基本事件:由一个样本点组成的单点集,称为基本事件
- 必然事件:样本空间 S S S包含所有样本点,在每次试验中它总发生,故称为必然事件
- 不可能事件:空集 ∅ \emptyset ∅不包含任何样本点,在每次试验中都不发生,称为不可能事件
事件关系运算
事件间关系
事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四种:
- 包含: A ⊂ B A \subset B A⊂B,表示 A A A事件发生必然导致 B B B事件发生
- 相等: A = B A = B A=B,表示 A A A事件发生必然导致 B B B事件发生,反之亦然
- 互斥(互不相容): A B = ∅ AB=\emptyset AB=∅,事件 A A A和事件 B B B不可能同时发生
- 对立: A B = ∅ AB=\emptyset AB=∅且 A ∪ B = S A\cup B=S A∪B=S在一次试验中,事件 A A A和事件 B B B有且只有一个发生, B = A ˉ B=\bar A B=Aˉ
事件间基本运算
事件间的基本运算主要有三种:
- 和: A + B A+B A+B或 A ∪ B A\cup B A∪B,表示 A A A和 B B B至少有一个发生时, A + B A+B A+B发生
- 交: A ∩ B A\cap B A∩B,当且仅当表示 A A A和 B B B同时发生时, A ∩ B A\cap B A∩B发生
- 差: A − B A-B A−B或 A B ˉ A\bar B ABˉ,当且仅当 A A A发生, B B B不发生时, A − B A-B A−B发生
事件运算法则
- 吸收率:若 A ⊂ B A \subset B A⊂B,则 A ∪ B = B A\cup B=B A∪B=B, A B = A AB=A AB=A, A ˉ ⊂ B ˉ \bar A\subset \bar B Aˉ⊂Bˉ
- 交换律: A ⊂ B = B ⊂ A A \subset B=B \subset A A⊂B=B⊂A, A B = B A AB=BA AB=BA
- 结合律: ( A ∪ B ) ∪ C = A ∪ ( B ∪ C ) (A\cup B)\cup C=A\cup (B\cup C) (A∪B)∪C=A∪(B∪C), ( A B ) C = A ( B C ) (AB)C=A(BC) (AB)C=A(BC)
- 分配率: A ( B ∪ C ) = A B ∪ A C A(B\cup C)=AB\cup AC A(B∪C)=AB∪AC, A ∪ B C = ( A ∪ B ) ( A ∪ C ) A\cup BC=(A\cup B)(A\cup C) A∪BC=(A∪B)(A∪C), A ( B − C ) = A B − A C A(B-C)=AB-AC A(B−C)=AB−AC
- 对偶律(德摩根率):
事件运算顺序约定为先进行逆运算,而后交运算,最后并或差运算
概率和频率
概率–描述性定义
称随机事件 A A 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非负值)为事件 A A A发生的概率
频率–概率的统计性定义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 n n n次试验,在这 n n n次试验中,事件 A A A发生的次数 n A n_A nA,称为事件 A A A发生的频数,比值 n A n \frac {n_A} n nnA称为事件 A A A发生的频率,并记成 f n ( A ) f_n(A) fn(A)
频率的基本性质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设 E E E是随机试验, S S S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 E E E的每一个事件 A A A赋予一个实数,记为 P ( A ) P(A) P(A),如果集合函数 P ( ) P() P()满足下列条件:
概率的基本性质
- P ( ∅ ) = 0 P(\emptyset)=0 P(∅)=0
- 减法公式:设 A A A, B B B是任意两个事件,则 P ( A − B ) = P ( A ) − P ( A B ) P(A-B)=P(A)-P(AB) P(A−B)=P(A)−P(AB)
- 单调性:设 A A A, B B B是任意两个事件,若 B ⊂ A B\subset A B⊂A,则 P ( A − B ) = P ( A ) − P ( B ) P(A-B)=P(A)-P(B) P(A−B)=P(A)−P(B), P ( A ) ≥ P ( B ) P(A)\ge P(B) P(A)≥P(B)
- 有界性:对任意事件 A A A, P ( A ) ≤ 1 P(A)\le 1 P(A)≤1
- 逆事件概率:对任意事件,有 P ( A ˉ ) = 1 − P ( A ) P(\bar A)=1-P(A) P(Aˉ)=1−P(A)
- 加法公式: P ( A ∪ B ) = P ( A ) + P ( B ) − P ( A B ) P(A\cup B)=P(A)+P(B)-P(AB) P(A∪B)=P(A)+P(B)−P(AB),推广: P ( A ∪ B ∪ C ) = P ( A ) + P ( B ) + P ( C ) − P ( A B ) − P ( B C ) − P ( A C ) + P ( A B C ) P(A\cup B\cup C)=P(A)+P(B)+P(C)-P(AB)-P(BC)-P(AC)+P(ABC) P(A∪B∪C)=P(A)+P(B)+P(C)−P(AB)−P(BC)−P(AC)+P(ABC)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2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