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文章目录
前言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OPNET Modeler 软件的简单介绍与使用,包括 OPNET 中的一些重要概念、OPNET 编辑器简介、用 OPNET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收集统计量、运行仿真、查看仿真结果、复制场景并扩展网络等。
一、OPNET 中的重要概念
二、OPNET 编辑器简介
三、用 OPNET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要创建一个新的网络模型,首先需要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和一个新的场景。一个项目为一系列场景的集合,而每个场景对网络建模的侧重点不同。
下面通过配置一个简单的网络来了解 OPNET Modeler 软件的使用。
首先打开软件,File下选择New,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Project,点击OK,弹出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点击OK后弹出建立向导(Startup Wizard),如下图所示。
选择Create empty scenario,点击Next,弹出下面网络范围的选定框。
这里选择Office,点击Next,弹出下面的尺寸大小设置框。
这里保持默认值,点击Next,弹出 OPNET 自带的对象模型家族种类,如下图所示。
往下拉到Sm_Int_Model_List这里选择Yes,其他的保持默认,点击Next,弹出下面的对话框。
检查没有错误就点击Finish,弹出对象框 Object Palette Tree,如下图所示。
使用快速拓扑配置,在Topology下选择Rapid Configuration,如下图。
在Rapid Configuration下选择Star,点击Next。
接下来需要为网络指定节点模型和链路模型。
选择中心节点模型为:3C_SSII_1100_3300_4s_ae52_e48_ge3(3Com公司的交换机)。
选择边缘节点模型为:Sm_Int_wkstn,设置节点数为30。
选择链路模型为:10BaseT。
网络在工作空间中放置的位置,中心X轴和Y轴的坐标均设置为25,设置局域网的半径范围为20。
设置好以后如下图所示。
点击OK后,项目编辑器中出现下图所示的网络拓扑。
接下来扩展这个网络,先增加一个服务器,增加的方法是打开对象模板,在 Sm_Int_Model_List 下找到 Sm_Int_server 对象,选中并将它拖放在工作空间中(或者双击该对象,在工作空间中直接左键放置即可),然后点击右键结束放置,放置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需要将星型网络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在对象模板中找到 10BaseT 链路对象,在服务器上单机鼠标左键,移动光标,再单击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这时出现连接两个节点对象的链路,点击右键结束链路创建,如下图所示。
在对象模板中分别找到 Sm_Application_Config和Sm_Profile_Config 对象将其放置在工作空间中,放置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OPNET 采用三层建模机制,最底层为进程模型,以状态机来描述协议;其次为节点模型,由相应的协议模型构成,反映设备特性;最上层为网络模型。三层模型和实际的网络、设备、协议层次完全对应,全面反映了网络的相关特性。
每个网络对象(链路除外)都是一个节点模型,它由一个或多个模块组成,模块与模块之间通过包流(Packet streams)或状态线相连。而模块实际上为进程模型,它通过状态转移图(STD,State Transition Diagram)来描述模块的行为。
在项目编辑器中双击 node_31 服务器节点,打开一个新的节点模型编辑器窗口,如下图所示。
上图由几个模块(CPU、rsvp)以及连接模块的包流和状态线组成。
在仿真过程中,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包被收信机 hub_rx_0_0 接收,然后由下至上穿过协议栈到 application 模块,经过处理后,又沿原路返回至发信机 hub_tx_0_0,最后被传输到客户端。
传输适应层 tpal 模块的结构查看:鼠标双击上图中 tpal 模块,弹出进程模型编辑器,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wait 和 open 之间有两条线,wait 到 open 是虚线,虚线中间的条件 OPEN 必须满足才能从 wait 状态转移到 open 状态,而从 open 状态转移到 wait 状态(实线表示)是无条件的,因此执行完 open 状态的代码后立即转移到 wait 状态。
在 init 状态的上半部双击鼠标,打开它的入口代码,在 init 状态的下半部双击鼠标,打开它的出口代码。进程中的每个状态(红色或绿色的圆圈)都包含一个入口代码和一个出口代码,它们由 C/C++ 代码组成,入口代码在进入状态时执行,出口代码在离开状态时执行。
init 的入口和出口代码如下图所示。
四、收集统计量
五、仿真及结果
1、运行仿真
2、查看仿真结果
①查看服务器 Ethernet load 结果
②查看服务器 Ethernet Delay 结果
六、复制场景并扩展网络
1、复制场景
2、运行仿真及结果
总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27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