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前言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为周志敏、周纪海、纪爱华主编的《IGBT和IPM及其应用电路》,其中穿插了一些个人理解及总结,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谢绝转载。
概述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绝缘栅场效应管)组成的全控型电压驱动式电力电子器件,既具有MOSFET的输入阻抗高、控制功率小、驱动电路简单、开关速度高的优点,又具有双极晶体管的电流密度大、饱和压降小、电流处理能力强的优点。
基本原理
静态特性
3)开关特性:指集电极电流Ic与发射极电压之间的关系。
动态特性
IGBT的开通过程与功率MOSFET类似,因为在开通过程中IGBT在大部分时间作为功率MOSFET运行,由于IGBT中双极型PNP晶体管的存在,虽然带来了电导调制效应的好处,但也引入了少子储存现象,故IGBT的开关速度低于功率MOSFET。
导通时间与驱动电路的输出阻抗Rg及施加的栅极电压有关。
IGBT在关断过程中,集电极电流的波形分为两段,因为功率MOSFET关断后,PNP晶体管内部的存储电荷难以迅速消除,造成集电极电流较长的尾部时间(拖尾电流)。
关断延时时间:栅-发射极注入负压时,VCE开始慢慢上升。但只要VCE小于工作电压VCC,则续流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且不能接续电流,所以IGBT的集电极电流Ic在此期间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因此,从栅发射极电压VCE降落到其开通值的90%开始,直到集电极电流下降至负载电流的90%为止这一段时间被定义为关断延迟时间td(off)。
下降时间:一旦上升的IGBT的集-发射极电压超过工作电压VCC时,续流二极管便处于正向偏置的状态下,负载电流便可以换流至续流二极管,集电极电流也因此迅速下降。在Ic下降的同时,VCE会产生一个大大超过工作电压Vcc的峰值,这主要是由负载电感引起的,其幅度与IGBT的关断速度呈线性关系, 峰值电压过高可能会造成IGBT的损坏。
关断过程中的拖尾电流严重的影响了关断损耗,因为在这段时间里,VCE已经上升至工作电压VCC以上。拖尾电流的产生也告诉我们,即使在栅极给出了关断信号,IGBT也不能及时的完全关断,这是值得注意的,在设计驱动时要保证两个桥臂的驱动波形有足够的死区。
栅极特性
关断过程的补充说明
实际应用中,IGBT的Uge幅值也影响着饱和导通压降,Uge增加时,饱和导通电压将减小。由于饱和导通电压是IGBT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尽量减小。通常Uge为15~18V,若过高,容易造成栅极击穿, 一般取15V。 IGBT关断时给其栅-发射极加一定的负偏压有利于提高IGBT的抗骚扰能力,通常取-5–10V。
栅极串联电阻和驱动电路内阻抗对IGBT开通过程的影响较大,而对关断过程影响小一些(主要取决于内部少子的复合速率),串联电阻小有利于加快关断速度,减小关断损耗;但过小会造成di/dt过大,产生较大的集电极电压尖峰。栅极电阻对驱动脉冲的波形也有影响,电阻过小时会造成脉冲振荡,过大时脉冲波形的前后沿会发生延迟和变缓。IGBT栅极输入电容Cge随着其额定电流容量大增加而增大,为保持相同的驱动脉冲前后沿速率,对于电流容量大的IGBT,应提供较大的前后沿充电电流,即栅极串联电阻应随IGBT电流容量的增加而减小。
IGBT漏极电流有一个临界值Idm,当Id>Idm时,便会产生锁定效应。在IGBT关断过程中,假如dUds/dt过高,也会造成动态锁定效应,可通过限制Idm值或加大栅极电阻Rg的方法来延长IGBT关断时间,以减小dUds/dt值。
驱动电路的补充说明
P.S.: 首次撰写,可能存在格式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29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