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1. z变换的概念
1.1 z变换
f ( k ) f(k) f(k)的双边z变换:
F ( z ) = ∑ k = − ∞ ∞ f ( k ) z − k F(z) = \sum_{k = -\infty}^{\infty}f(k)z^{-k} F(z)=∑k=−∞∞f(k)z−k
双边z变换,k的范围为 − ∞ 到 ∞ -\infty到\infty −∞到∞
f ( k ) f(k) f(k)的单边变换:
F ( z ) = ∑ k = 0 ∞ f ( k ) z − k F(z) = \sum_{k = 0}^{\infty}f(k)z^-{k} F(z)=∑k=0∞f(k)z−k
单边z变换,k的范围为0到 ∞ \infty ∞
注意公式中z是-k次幂
对于 f ( k ) 和 F ( z ) 之间的关系简记为: f(k)和F(z)之间的关系简记为: f(k)和F(z)之间的关系简记为:
f ( k ) ↔ F ( z ) f(k)\leftrightarrow F(z) f(k)↔F(z)
1.2 收敛域

因果序列
所以对于因果序列收敛域 ∣ z ∣ > ∣ a ∣ |z|>|a| ∣z∣>∣a∣是半径为 ∣ a ∣ |a| ∣a∣的圆外区域(如上图阴影部分)
反因果序列
所以对于反因果序列仅当 ∣ z ∣ < ∣ b ∣ |z|<|b| ∣z∣<∣b∣时,其 z 变换存在,收敛域是半径为 ∣ b ∣ 的圆内区域 z变换存在,收敛域是半径为|b|的圆内区域 z变换存在,收敛域是半径为∣b∣的圆内区域
1.3 双边序列
1.4 结论:
1.5常用序列z变换
2. z变换的性质
2.1 线性
2.2 移位(移序)特性
双边相对简单,只需要在 z 变换上乘上 z ± m 即可 z变换上乘上z^{\pm m}即可 z变换上乘上z±m即可
而单边则可以对着概念对比记忆一下
2.3 z域尺度变换(序列乘 a k a^k ak)
通过例题来理解一下
2.4 卷积性质
2.5 z域微分(序列乘k)
2.5 z域积分(序列除k+m)
2.7 k域反转


令 b = 1 a , 上式可写为 b = \frac{1}{a},上式可写为 b=a1,上式可写为
b k ε ( − k − 1 ) ↔ − z z − b b^k\varepsilon(-k-1)\leftrightarrow \frac{-z}{z-b} bkε(−k−1)↔z−b−z
尽量记住上图最后一个结果和这个写的这个 b = 1 a 的 z 变换 b = \frac{1}{a}的z变换 b=a1的z变换
2.8 部分和
2.9 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
这里求和上限不再是到 ∞ 而是到 k ,只求了一部分的和,所以叫部分和公式 \infty 而是到k,只求了一部分的和,所以叫部分和公式 ∞而是到k,只求了一部分的和,所以叫部分和公式
2.9.1 初值定理
2.9.2 终值定理


因为此处的 z 是取极限,无限趋近于 1 ,所以 lim z → 1 z − 1 z F ( z ) = lim z → 1 ( z − 1 ) F ( z ) z是取极限,无限趋近于1,所以\lim_{z\rightarrow 1}\frac{z-1}{z}F(z) = \lim_{z\rightarrow 1}(z-1)F(z) z是取极限,无限趋近于1,所以limz→1zz−1F(z)=limz→1(z−1)F(z)

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3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