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目录
#前言
虽然考完计网啦,但为了以后可能会再用到!就简单把这次复习总结的东西记录下来(⁎˃ᴗ˂⁎)!
(可能会有疏漏吧 但有空会再来补充!
tips:题目可能会有所简略,但重要的内容会有滴!!嗯唔,然后为了提高自己效率就打算分几个部分来发
一、传播时延、发送时延的计算
难度值:
【基本了解】
传播时延、发送时延的计算其实没什么难度,就是要分清楚哪个是算发送的,哪个是算传播的(这个其实看单位就一清二楚咯,嗯,单位也要留意一下是否一致),然后他们会被什么影响要知道,最后看清楚求的范围是每段还是总的就行啦!十分ez,大家必拿下系列!
- 公式: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 注意点->二者本质上不同
发送时延-内部:发在机器内部中,与传输信道长度(或信号传送的距离, 即物理长度)无关
传播时延-外部:发生在机器外部中,与信号的发送速率(即内部发送的传输速度)无关
所以,在发送速率变化时,发送时延在变,传播时延不受影响;而当物理信道长度变化时,发送时延不受影响。(但求传播时延时要留意物理信道长度是每段的还是总的,考试时会有陷阱~)
- 基本单位换算
【习题巩固】
【习题1】简单发送时延、传输时延计算
收发端间传输距离 1000km,信号在媒体上传播速率为,
试计算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数据发送速率
(2)数据长度,数据发送速率
解:
(1)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2)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习题2】简单发送时延、传输时延计算 + 字节转换
P2P链路,其长度为50km,在链路上传播速率为
试问链路的带宽为多少才能使传播时延和发送100字节的分组发送时延一样大?
若改成512字节长的分组,结果又如何?
解析:带宽就是发送速率;本题包含字节转换,1个字节为8个bit;计算发送时延时要注意是以bit为基础单位,若为字节则需转换单位
解:
(1)已知信道长度跟传播速率可求传播时延,而本题是要求在传播时延与发送时延一样时,发送速率(即带宽)的大小
传播时延 : ->发送时延
发送速率 :
(2)发送速率 :
二、码分多址CDMA通信数据的计算
难度:
【基本了解】
码分多址其实没什么计算难度,但就是不要算茬列就行!!十分推荐用表格归列出来,亲测又快又准(因为要对准每个位数来着~)
- 码片表示:按惯例,将码片中的0记为-1,将1记为+1
- 码片序列的正反:
一个站->发送比特1->发送自己码片序列的原码(即不变)
->发送比特0->发送自己码片序列的反码
- 伪随机码序列:
分配的两个站的码片互相正交,与其他内积为0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自己规格化内积为1,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规格化内积为-1(同理)
【习题巩固】
【习题1】四个站在进行码分多址通信CDMA,各站码片序列分别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收到的码片序列为(-1+1-3+1-1-3+1+1),问哪个站发数据了,如果发了,发的是0还是1?
解析:
解:
A站内积:(-1-1-1+1+1-1+1+1)·(-1+1-3+1-1-3+1+1)/ 8 = (+1-1+3+1-1+3+1+1)/ 8 = 1
B站内积:(-1-1+1-1+1+1+1-1)·(-1+1-3+1-1-3+1+1)/ 8 = (+1-1-3-1-1-3+1-1)/ 8 = -1
C站内积:(-1+1-1+1+1+1-1-1)·(-1+1-3+1-1-3+1+1)/ 8 = (+1+1+3+1-1-3-1-1)/ 8 = 0
D站内积:(-1+1-1-1-1-1+1-1 ) ·(-1+1-3+1-1-3+1+1)/ 8 = (+1+1+3-1+1+3+1-1)/ 8 =1
所以,A和D发送1,B发送0,C未发送数据
tips:
求内积时用表格一一对应会更方便更快捷错误率更低~(噔噔!下表是不是清楚了然!
收到的码片序列 | -1 | +1 | -3 | +1 | -1 | -3 | +1 | +1 |
A站序列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B站序列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C站序列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D站序列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三、透明传输(含零比特插入、字节填充->即转义符的使用等)
难度:
【基本了解】
就是简单插入0跟删除0而已,没有难度滴~
- 零比特插入:
每满五个1插入一个1
- 字节填充:
原数据->填充后数据
①7E -> 7D 5E(表示 开始、结束)
②7D -> 7D 5D(防止对7D 的混淆)
③小于20的字符 -> 7D + 小于20的字符
填充后数据->原数据(反之,通常都会问原数据)
①7D 5E-> 7E (表示 开始、结束)
②7D 5D-> 7D (防止对7D 的混淆)
③7D +小于20的字符 -> 小于20的字符
【习题巩固】
【习题1】零比特插入->填充后
HDLC协议采用零比特填充来实现透明传输。如果要传输的数据为0,则进行零比特填充后进行发送的数据为 ?
解:001001
【习题2】零比特填充->填充前/后
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试问删除发送端加的零比特的结果.
解:(1)填充后:00
(2)填充前:000
【习题3】字节填充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 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解:所以反过来,7D 5E (结束开始)-> 7E
7D 5D -> 7D
得真正的数据部分为 7E FE 27 7D 7D 65 7E
四、CRC循环冗余码
难度:(咳,其实也简单,但就是我自己容易算错,加颗星让自己注意注意)
【基本了解】
本质上就是用余数去校验数据,记得看清位数跟计算清楚就行了。但要注意的是!CRC只能校验出“比特差错”,而不能校验出整个传输差错,提供可靠传输(如关于帧的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等差错都无法校验出来)
- CRC冗余检验步骤:
原先数据 + n位0
①先用 原数据 除以 除数P(n+1位) ,得 冗余码FCS (n位)
就是很理所应当的道理,除数P始终比余数FCS多一位
②将 冗余码FCS 附到原始数据后面
③再除 余数P(n+1位) ->余数为 0 ,接受
->余数不为0 ,拒绝
- P(x)生成多项式:
通常用 P(x)去表示 余数P
其实跟二进制差不多,就是看x的几次方,就几号位上为1而已,然后从0开始
如 ,即表示为
(最高位对应
,最低位对应
)
【习题巩固】
【习题1】
循环冗余码,要发送的比特序列为,收发双方采用的生成多项式为 ,问生成的CRC校验码是什么?发送方最后发送的数据是什么?
解:
(嗯。这是我又不小心对错位的过程…(;′⌒`)
【习题2】
要发送数据为,采用CRC生成多项式 ,求冗余码
解:
【习题3】
要发送,CRC生成多项式是
试求冗余码
若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即变成,试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变成了0,即变成,试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变成了可靠传输?
解:
其实去验证是否发现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就不一一列了,就用最古朴的方式去算FCS是否一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