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本文主要介绍NR的基本特性之一:Bandwith Part,BWP。
直白的来说,BWP正如它直译过来一样——部分的带宽,它是指信道带宽中配置的一组连续的资源块。区别于LTE,在LTE中,基站和终端的通信往往占据着整个信道带宽(通常带宽为20M),但NR的信道带宽可以是5M~400M,显然我们无法要求所有终端都支持那么宽的带宽,因此BWP的概念就被推出了。用参考文献[1]中的一张图来更直观展示什么是BWP。
NR定义了两种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s, FRs),分别是410~7125MHz的FR1和24.25~52.6GHz的FR2。在这两个频率范围中,又定义了不同的工作频段,就是我们经常在手机规格参数页面看到的“支持的5G频段:n1、n41、n78….”。
以电信使用的n1频段为例,它在FR1的频率范围内,采用FDD模式,上行频率范围为1920~1980MHz,下行2110~2170MHz,但这么一段工作频段可能不会完全授权给一个运营商,或者说运营商可能也不会完全使用一整个工作频段,对于基站它们会在指定的工作频段中,选取一段连续的频率范围作为其实际服务的通信带宽,这个带宽就是我们常说的信道带宽。然后每个小区会有自己的一段工作带宽(涵盖在信道带宽内),每个终端会有一段工作带宽(涵盖在小区的工作带宽内)。在NR中,终端不会总使用自己全部的信道带宽来工作,它会激活其中的一段,这就是BWP。
BWP的引入有很多优势:
① 满足5G更广泛的服务和应用。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在同一个NR网络中被支持,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带宽。
② 终端节能。在有大量数据传输时,配置更大的BWP,在其它时候只激活较小的一段BWP达到省电的效果。
③ 不同的BWP可以和不同的UE配置相互绑定,通过BWP的切换快速实现UE配置的切换。
本文仅对BWP进行简单的介绍,内容主要基于作者自己浅显的了解和参考文献[1],如有问题请大家指正。更多更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自行去看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 Lin X, Yu D, Wiemann H. A primer on bandwidth parts in 5G new radio[J]. 5G and Beyond: Fundamentals and Standards, 2021: 357-37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