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稳压、431

三端稳压、431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端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类型和重要参数 包括 7805 7905 等常见型号 以及 431 可控精密稳压源的结构 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三端稳压

1.什么是三端稳压?

某一电路板,供电电源为12V,其中有个小模块需要5V

9538b009c44c4ae28f4403e4f261c17d.png

 这时就需要三端稳压来把12V降到5V,那为什么不用稳压管来降压?

①稳压管(常态不通,出现过压时,可以钳位电压)一般情况下都应用在保护的领域,使某一点的电压不至于超过某一个限值,所以稳压管的功率一般都不大。

②稳压管做的电路,空载时功耗依旧很大。

③稳压管精度很低。

2.三端稳压的实物应用和分类

①有7805、7806、7808、7812等。

②负电压输出,比如7905

94f65a8b840543df923e3bd746cb9d06.png

 ③按封装分类,常见:TO220、TO-92、TO252、SOT-89、SOT-23

39798d16e4934d6fab463a83db13b259.jpg

 一般情况下,电流达到100mA以上,一般用TO220、TO252封装

一般情况下,电流小于100mA以下,一般用TO92及以下的封装

④按功能分类:电压固定型、电压可调型(LM317、AZ1117)

00b03a661f8e4cedb0421d90d59cbb47.png

3.三端稳压(有过流保护)等效框图

b3e16bc4de41404da716ca2a26308583.png

 运放的2、3相比较,把误差放大来控制三极管,若输出由5V变为5.2V,那么3会比2高一点,输出端1就会更低一点,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三极管基极电流变小,Ic也变小。

4.重要参数

①输出电压

②输出电流

③输入最高电压

④输入输出最小压差(79系列会比78小)(压差更小效率越高)

⑤输出精度

5.三端稳压常见失效原因

①热损坏(功率和散热的综合考量)

电流导致:常规应用下,电流一般不要超过0.5A(78L系列一般不超过50mA),TO220和TO263封装,功耗一般不超过0.4-0.5W

电压导致:输入输出的压差大,功耗将会更大(功耗=压差×电流)

短路导致:一般应用于开关电源中的短路测试,虽然有短路电流保护,但还是不适合长时间短路。

②电压损坏(瞬间会被反偏击穿烧毁)(反接保护二极管)

Vout>Vin(输出接了容量较大的电容或者电池的情况下 比如输出有电感,电感引起反向电动势),<1V;预防:输出尽量用容量比较小的电容/反接一个保护二极管

GND>Vin(瞬间脉冲),<5V;

GND>Vout(在GND端增加稳压管时可能发生反偏的情况:输出短路瞬间/输出感性负载,引起输出的负脉冲),<5V

ADJ>Vout(在采样电阻上并联电解电容来抑制纹波时,输出发生短路),<5V

二、431(可控精密稳压源)

1.①A:阳极;K:阴极;R极在稳态下是2.5V(精度很高)

13bd9204a7484109a2fff642f8ae5f96.png

②输出高→KA阻抗小→输出低→KA阻抗大→输出高……

2.需要注意的参数

①431的电压:2.5V-36V

②431的工作电流(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流):1-100mA

3.caef366af8d34a91b80615d623548a91.png

 

①Ib:431基准R极需要的电流(控制极电流),1.8-4μA,不能影响采样电阻上的电压

②Ia:采样电阻上的电流

则Ia远大于Ib

③Vo=Ia(R2+R3)=(1+R3/R2)*2.5V

4.431的基本工作原理

5b7de9bc092d4fe0a7d8c2089cc7d75a.png

 ①R>2.5V比较多时,KA阻抗很小(饱和导通);<2.5V比较多时,KA阻抗很大(KA不通)

②R极工作在线性区,波动很小

③R与误差放大器Vref2.5V相比较,误差放大器把R与Vref的差值放大,输出给内部三极管的基极,通过基极来调整内部三极管的电流,也可以说是KA之间的阻抗。

5.反激电源

ac9caefdd99b4a78814a560807fdb3b5.png

 ①特点:通过调控Q1mos的通断时间,来调节输出电压;调节占空比,占空比越大,输出电压越高(在同等输出电流下)

②若刚开始输出6V,R极就分到了3V,远大于2.5V,从而调节431电流,通过光耦把信号传给芯片,芯片得到信号,降低占空比,降低电压输出,低于5V时,KA阻抗就会变大,继续调整占空比,占空比变大,输出电压升高,从而动态稳定在5V。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0932.html

(0)
上一篇 2025-03-16 15:05
下一篇 2025-03-16 15: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