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我经常听到一些国画老师在讲课中说,这个题材“入画”,那个题材“不入画”。比如画风景,那些古老的树木与建筑,甚至越是破旧的茅屋草舍和七扭八歪的荒芜院落越“入画 ”。而城市的高楼、宽阔的马路、新型村镇等等却不“入画”。
(本人的画作)
为什么越是整洁美丽的东西“不入画”,而陈旧破损的东西却“入画”呢?有的老师说,在画家的眼里,“入画”的东西因为“残缺而美”。“不入画”的东西因为完整而缺乏生气。还有的老师说,陈旧的东西意味着古老,让人能感受到久远的故事和自然风韵。等等。
所谓“入画”,就是进入画境。晚唐著名诗人韩偓在《冬日》一诗中说得非常好:”景状入诗兼入画,言情不尽恨无才。”“入画”与“不入画”不在于题材的本身,而在于画家的艺术观和才情。齐白石先生创作了许多无法入画的题材,比如老鼠、苍蝇和算盘等等,却巧夺丹青,成为名作。
(本人的画作)
国画的传统题材,如古代人物、名山大川、花鸟鱼虫、乡村野趣等等,固然需要画家们继承与创新。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画家们应当将所谓“不入画”的现代城市景观和村镇的变化纳入“画境”。国画只有“入时”,跟进时代脚步,才会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才会更有生命力。
“入画”与“入时”是相伴的,陆游在《舟中作》一诗中说:“沙路时晴雨,渔舟日往来。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画家只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就会创作出所谓不能“入画”的名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6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