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具体事件,而且一碰到具体事件,我们很快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可惜,很多时候我们的结论是错的,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例如,一些同事观察到的“具体事项”是,“张三在与别人交谈时不注视对方”,他们很快就从观察到的具体事项“跳跃” 到概括性结论,说“张三不关心别人说什么”,“ 张三是个不关心别人的人”。实际上,张三是个非常关心别人的人,之所以会给人错误印象,是因为他非常内向害羞而不敢多注视别人。由此可见,一些同事对张三的概括性推论是错的。只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再如,有一家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因为顾客不断施压要求更大的折扣,由此他很快得出结论,“顾客购买产品时,考虑的是价格,服务品质不是一项重要因素”。实际上,他的这个推论是错的,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顾客要求折扣不等于不考虑服务品质。结果,当主要的竞争者逐渐进行服务品质的改善而拉走顾客时,该公司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市场占有率渐渐下滑。

很多人都会犯类似上述的错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我们有一种“跳跃性思维”的习惯。
我们心灵运作的速度快如闪电,很快就从观察到的具体事项“跳跃” 到概括性的结论,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去验证它们。由于没有经过验证,其结论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如果结论是错的,必然导致决策或决定的失误,上述两个例子就是证明。

如何避免“跳跃性思维”可能带来的错误,可把握两点,一是戒惧,二是验证。
所谓戒惧,指的是要警惕 “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的”,不要总是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所谓验证,指的是把自己的第一反应仅仅当作是一种假设,一种猜想,待经过验证之后,再把它当作结论。

总而言之,从“具体事项” 得出的“概括性结论”,我们常常犯错,原因在于,我们有一种“跳跃性思维”的习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跳跃性思维会得出错误结论,往往自以为是,以错为对,固执己见。要避免跳跃性思维可能带来的错误,可把握两点,一是戒惧,二是验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