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植物辅酶Q合成途径关键酶

研究发现植物辅酶Q合成途径关键酶该研究鉴定了真核生物线粒体中辅酶 Q 合成途径的苯环 6 位羟化酶 CoqF 发现 CoqF 广泛存在于植物 藻类 顶复动物 眼虫等类群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A unique flavoenzyme operates in ubiquinone biosynthesis in photosynthesis-related eukaryotes的科研论文。该研究鉴定了真核生物线粒体中辅酶Q合成途径的苯环6位羟化酶CoqF,发现CoqF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顶复动物、眼虫等类群。该工作系统分析比较了真核生物两类苯环6位羟化酶CoqF和Coq7的进化与分布。

辅酶Q(coenzyme Q,CoQ),又称泛醌(ubiquinone),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和部分细菌的萜苯醌类化合物,是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辅酶Q缺乏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影响神经系统、骨骼肌、心脏、肾脏等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随着年龄增加,成年人体内辅酶Q含量逐渐降低,而服用他汀类药物、其他疾病等因素也会造成辅酶Q的继发性缺乏。人类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补充辅酶Q,但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中的辅酶Q含量较低。目前,植物辅酶Q合成途径尚未完全解析。

苯环6位羟化酶是辅酶Q合成途径的倒数第二步酶。酵母和人体内催化该步反应的是二铁羟化酶Coq7,而植物没有Coq7的同源蛋白。科研人员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一个黄素单加氧酶,能够回补大肠杆菌和酵母6位羟化酶突变株,命名为CoqF。该酶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植物缺失CoqF胚胎致死,而人的6位羟化酶Coq7可以回补植物突变体,说明二者可以相互替代。

大数据分析表明,Coq7广泛分布于真菌和动物中,也存在于其他真核生物类群,表明Coq7可能来自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而CoqF则主要分布在植物、绿藻和一些其他藻类中,且多次发生水平转移。此外,CoqF还存在于疟原虫、弓形虫和隐孢子虫等顶复门寄生虫中,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了靶点。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辰山专项的资助。上海辰山植物园等的科研人员参与该工作。

研究发现植物辅酶Q合成途径关键酶

CoqF和Coq7——真核生物辅酶Q合成途径中两种不同的苯环6-羟化酶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2182.html

(0)
上一篇 2025-03-02 11:26
下一篇 2025-03-02 11: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