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来源|喜马拉雅APP他山石堂的精品课《斯坦福超人气经济学课》
编辑|董菲菲
一到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总有不少人怀疑之前自己天天加班挣的钱都去哪儿啦?其实,你通过劳动所得的薪水不仅由你的劳动价值决定,更重要的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在我国,大约有8亿人要早起去工作。今天在这以劳动分工和循环流向图的相关知识为基础,来讨论如何使用供求理论来分析劳动力的问题。或许你对自己应发的薪水会有更深的了解。
劳动力市场中的供给关系怎么理解?
首先,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与我们的直观认知其实是相反的。
大多数人听到供给与需求这两个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商品和服务,即由公司或厂商提供商品或服务,消费者有需求。但是在劳动力市场,情况恰恰相反。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或家庭变成了供给者,而企业变成了对劳动力有需求的需求者,薪金或工资就可以看作是企业为购买你的劳动力所支付的价格。

那么供求理论是如何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作用?这要先了解劳动力的需求问题。
假设市场上已经有了特定的工资标准。雇主打算按照这个工资标准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如果工资上涨,雇主会考虑怎样才能缩减工人的数量?或者用机器替代工人。如果工资下降,雇主更愿意多雇佣一些工人。但最终公司是否愿意雇佣工人取决于劳动力的产出情况。
而劳动力的供给问题又是怎么理解的呢?要知道劳动力供给是一种关系,是工资和劳动力提供的工作量之间的关系。较高的工资有助于激励工人,其劳动产出量也就更高;而较低的工资会产生相反的效果。那么,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呢?人口的变化、人们观念的革新、工资的起点等都会影响劳动供给。
工资模式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薪水
中国长期的工资模式是怎样的呢?下面将利用这些劳动力相关的供求理论来讨论一下中国长期以来的工资模式。
回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中国刚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当时,中国工资非常低,大约是美国平均工资的3%。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平均工资略有上涨,但涨幅不大。
大约从2000年到2010年开始,工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一时期,中国的工资已经与菲律宾和泰国的工资差不多,有些可能比他们的工资还要高很多,中国再也不是低工资国家。

在这段时期,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是什么造成了这一转变呢?回到50年前,那时候是经济改革初期,中国是计划经济,国家规定好了工人们的工资,工资更多由工龄来决定。
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切开始改变。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允许一些国有公司发放奖金。但是真正的大改变是90年代民营企业的崛起。民营企业向那些受过更多教育、有更高技能或是有更多产出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
供给方面的重要三因素
说完工资模式的变化,那供给方面的问题是什么呢?首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出生率。50年前,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减慢了人口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减缓了劳动力数量的增长速度。现阶段,中国劳动力的数量达到了最高点。如果劳动力的数量不再增长,那么供给量也就不会再上涨。由此,工资标准就会持续上升。

另外一个影响供给的因素是中国经历了国内人口迁移。人们为了寻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机会,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人口迁移抑制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工资增长。但是最近几年里,人口大迁移的速度已经减慢。这样又促使工资增长速度加快。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中国工人的技术含量更高了,中国的工厂和雇主雇佣了更多的工人,引进了更多的仪器,也加大了投资。
看完这些,你还在为你的薪水不尽人意而发愁吗?虽然说宏观的人口因素、体制机制等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工资问题,但是不要忘了,从长远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工资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劳动力产出价值。所以,努力工作的你会得到丰厚薪水的回报!
关于主播和课程:
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杰出教学奖得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天才编辑,同时也是全球权威杂志《经济展望杂志》主编、经典畅销书《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作者。
《斯坦福超人气经济学课》是6000名斯坦福精英的必修课。课程包含中英双语(音频+图文),共180期,60个经济法则+预判能力,助你抓住下一个低投入高收益的机会。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中国知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