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常州GDP破万亿,却留不住本科生?

”——这行字刚刷到,估计不少常州人心里咯噔一下:说得太准了。

隔壁苏州有苏大、无锡有江南,常州只有三所公办本科,年年毕业季,高铁票一抢,年轻人拖着箱子直奔苏州园区。
本地HR吐槽:面试十个人,九个说“拿到苏州offer了,来贵司只是备胎”。
可别以为常州只会干着急。
去年开始,市政府甩出“常州高教提升计划”:五年内再办两所本科,还要拉一所部属大学来开分校区。
消息一出,家长群里炸锅,“终于不用逼孩子去外地卷了”。
最香的是配套。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南航天目湖校区同时扩建,宿舍直接按“酒店标间”规格来,楼下就是地铁口。
学生笑称:“上课像出差,五分钟到实验室,十分钟上高铁,周末回家蹭饭毫无压力。
”
另一边,高职也没闲着。
信息、机电、工程三所职院全挤进国家“双高计划”,毕业生刚进中车就被师傅拉着看新车间,“月薪八千起,干三年能考技师,比不少本科同学涨得还快”。
今年新开的常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更狠,直接建在中车隔壁,课表就是生产线排班表,学生边上课边拿计件工资,爽到飞起。
怕人才跑?
常州直接甩“留才新政”:本科毕业留常,每月发800块住房补贴,连发三年;想创业的,最高给50万无息贷款,还带导师陪跑。2024年留城率冲到65%,五年前才50%,涨得比房价还猛。
最妙的是产教融合。
常州大学和中车搞了个轨道交通联合实验室,老师带学生真刀真枪做项目,一年申请30多项专利。
有学生大二就拿到offer,毕业直接进项目组,跳过“职场小白期”。
有人担心:分校再多,也比不上老牌211。别急,深圳当年也是这么被质疑的。
哈工大深圳校区刚落地时,本地家长直摇头,现在分数线飙到全省前五。
常州抄作业抄得认真:科教城二期年底投用,人才公寓、咖啡厅、24小时图书馆全配齐,连篮球场都按NBA标准来。
说到底,常州缺的从来不是钱,是“让人留下来的理由”。
当本科院校越来越多、高职生也能拿高薪、创业补贴到账比外卖还快,年轻人自然用脚投票。
下次再有人吐槽“常州没好大学”,直接把这条甩过去:五年后再看,谁还舍得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