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坦克M3“李”的故事,还有个被苏军戏称的外号七兄弟的铁棺材

中型坦克M3“李”的故事,还有个被苏军戏称的外号七兄弟的铁棺材基本信息 原产国 美国 服役时间 1941 1955 年 生产商 底特律坦克兵工厂 美国机车公司等 产量 6258 辆 技术特点 装甲防护 车体前部 炮塔正面等部位装甲厚度为 51 毫米 车体两侧和后部为 38 毫米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基本信息

中型坦克M3“李”的故事,还有个被苏军戏称的外号七兄弟的铁棺材

– 原产国:美国

– 服役时间:1941-1955年

– 生产商:底特律坦克兵工厂、美国机车公司等

– 产量:6258辆

技术特点

– 装甲防护:车体前部、炮塔正面等部位装甲厚度为51毫米,车体两侧和后部为38毫米。

– 武器装备:车体上装有1门75毫米M2/M3坦克炮,备弹46发,炮塔内有1门37毫米M5/M6炮,备弹178发,还配备2-4挺勃朗宁M1919机枪,备弹9200发。

– 动力系统:采用莱特R975 EC2发动机,功率为400匹/340匹,燃料箱容量662升,最大行程193公里,最大公路速度每小时42公里。

– 悬挂系统:垂直涡轮弹性悬吊系统,底盘高度18英寸,具有较好的越野性能。

– 车身尺寸:全长5.64米,宽度2.72米,全高3.12米(李式),操作人数7人(李式)或6人(格兰特式)。

中型坦克M3“李”的故事,还有个被苏军戏称的外号七兄弟的铁棺材

设计与发展

– 设计背景:二战初期,美军的M2中型坦克在防护和火力上已显落后,为应对战争需求,在M2基础上进行升级研发,增加了75毫米火炮。

– 命名由来:美国原装采用带车长指挥圆顶炮塔的M3坦克,被英军称作“李将军式”(M3 Lee),英军早期采购的拆除指挥圆顶并采用新炮塔的被称为“格兰特将军式”(M3 Grant)。

服役情况

– 北非战场:英军装备的M3坦克在北非战役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其75毫米榴弹炮的火力表现出色,但高大的车身也使其容易被击中。

– 太平洋战场:美军少量运用M3中型坦克,在与日军作战中,M3坦克的火力和装甲能够应对日军的装甲车辆。

– 苏联战场:苏联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1386辆M3中型坦克,补充了苏德战争初期损失的兵力。

中型坦克M3“李”的故事,还有个被苏军戏称的外号七兄弟的铁棺材

衍生型号

– M3A1:使用铸造圆形炮塔,共生产300辆。

– M3A2:车体为焊接,只生产了12辆。

– M3A3:焊接车体,使用2XGM 6-71柴油发动机,将车体侧面的车门焊死或取消,生产了322辆。

– M3A4:新铆接车体,采用1XChrysler A57 Multibank发动机,车体侧门淘汰,生产了109辆。

– M3A5:使用2X GM 6-71柴油发电机及铆接车体,小炮塔为原始炮塔,生产了591辆。

中型坦克M3“李”的故事,还有个被苏军戏称的外号七兄弟的铁棺材

总体评价

M3中型坦克是一款过渡型坦克,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二战初期盟军对坦克的需求,为后续更先进的M4谢尔曼坦克的研发和装备积累了经验。

M3中型坦克对战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过渡与经验积累:在M4谢尔曼坦克大量服役前,M3是美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填补了装备空白。为美军在坦克设计、生产和作战运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坦克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 提升作战能力:在太平洋战场,M3坦克参与了部分岛屿争夺战,其火力和装甲能应对日军装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军战斗力。

中型坦克M3“李”的故事,还有个被苏军戏称的外号七兄弟的铁棺材

对盟军的影响

– 增强英军实力:英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装甲力量匮乏,M3坦克的到来解了燃眉之急。在北非战场,M3坦克的75毫米榴弹炮可对抗德军坦克和步兵,为英军击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发挥了作用。

– 支援苏联作战:苏联通过租借法案获得1386辆M3坦克,补充了苏德战争初期损失的兵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装甲力量。

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 影响战术运用:M3坦克装备多支盟军部队,使盟军在作战中有了更多装甲力量,可实施更多样的战术,如装甲突击、迂回包抄等,丰富了作战形式。

– 加速战争胜利:M3坦克在各战场的投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坦克发展的影响

中型坦克M3“李”的故事,还有个被苏军戏称的外号七兄弟的铁棺材

– 技术传承:M3坦克的垂直涡形弹簧悬挂系统等技术,在后续坦克型号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 设计启示:M3坦克采用75毫米车体炮和37毫米炮塔炮的设计,为后来坦克的武器配置提供了思路。其衍生出的M7牧师式自行火炮、M12自行火炮等,也为自行火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3380.html

(0)
上一篇 2025-07-15 10:20
下一篇 2025-07-15 10: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